多年來,柳琴戲一直活躍在魯南大地上,倍受家鄉人們的喜愛。2006年,柳琴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見證了臨沂柳琴戲的興衰和崛起的臨沂柳琴戲團,踐行品嘗著堅守的辛酸與幸!>>閱讀詳情
春節與親人團聚,是無數離鄉背井在外打拼游子最迫切的期盼。然而卻有一群人,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只能堅守工作崗位。他們總跟家人說“明年一定回家過年“卻遲遲得不到實現。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閱讀詳情
“雖然被現實折翼,但依舊夢想遠航”這是一位癌癥女孩寫給自己的話。她叫王艷,威海人。從小就失去了爸爸與媽媽相依為命。然而命運,卻被突如其來的癌癥徹底顛覆……>>閱讀詳情
在臨沂市河東區,有一方殘障孩子的樂土——尚善殘疾人托養院,在無微不至地呵護下,他們告別外界歧視,不再孤單。尚善殘疾人托養院是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而它的緣起則來自他們的“爸媽”變賣住房所籌的20余萬元款項和一份無言的大愛……>>閱讀詳情
山東梆子是流行于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又被人稱為“舍命梆子腔”。1952年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閱讀詳情
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世間,一個品味人間冷暖的故事。用照片印刻時光,把關注給予用心生活的人。無論平淡還是光鮮,付出辛勤和汗水耕耘的日子總當應留下紀念。 在世間,講述他們的故事,也講述自己……>>閱讀詳情
2014年,最舍不得忘記的回憶是什么,最舍不得忘記的人是誰,最舍不得刪除的照片是哪張?總有一張封存在你手機里的某個位置,一個人的時候,拿出來回憶……走進我們,探尋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張照片,一個主題,一個故事!>>閱讀詳情
當你抱怨7點鐘起床太早,抱怨6元錢的早餐難吃,抱怨辦公室很冷的時候。有的人,凌晨4點起床,咬一口饅頭就腌菜,站在集市上吆喝。在大集上,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們中有很多都已年逾花甲,卻還在冷風中擺攤賺錢,這一切,都是為了生活!……>>閱讀詳情
高立平的警察夢源于小時候家中的一頂警帽,警校畢業后她成了一名女刑警。抓捕,審訊,夜間執勤——她自稱純爺們。一次特殊的工作經歷,讓她一度很排斥婚姻,今年8月她終于步入婚姻殿堂,“誰說只有撒嬌女人最好命?”……>>閱讀詳情
人們都知道她叫“最美地瓜妹妹”。其實她的名字是王艷紅;有人對她產生過質疑,其實她只想和家人一起平靜的生活。來濟南她心懷最單純的理由:為哥哥治病。渡過難關后她有最樸實的愿望:和家人在一起!>>閱讀詳情
小雪過后,天氣愈發寒冷。為了保障供暖,城市很多地方都在搶修管道。寒風中,管道工人們在忙碌著。他們中,大多來自較為偏遠的農村,為了生計為了養家外出打工。在寒冷的冬日,他們說:“苦倒是不怕,只是這天兒越冷,越是想家!”……>>閱讀詳情
36歲的曉東是一名紋身師,做這一行已10年,從最初的青澀到現在的嫻熟,從起步時的小屋到現在的工作室,紋身,已經成為曉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閱讀詳情
她們在離、退休之前,是老師、工人、下崗職工、售貨員......她們平均年齡62歲。她們熱愛生活能歌善舞,公園和小區廣場是她們的舞臺,她們的夢想,是能夠登上星光大道的舞臺……>>閱讀詳情
前陣子臨沂有位賣肉哥寫毛筆字,現在臨沂羅莊區萬泉商場又出了個“殺雞哥”肖衛華。47歲的肖衛華,人稱“殺雞哥”能文能武,殺雞20載為生計,卻練得一手好畫……>>閱讀詳情
王奶奶今年80歲了,滿頭銀發的她背駝得有些厲害,走起路來也有些蹣跚?墒,為了給子女們減輕點家庭負擔,王奶奶每天凌晨3點至下午5點,都會在張店王府井廣場路邊賣玉米……>>閱讀詳情
他們說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鄉音,他們皮膚粗糙但心地樸實……在每個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的背后,都有這樣一群人,很土,但很真實。他們不起眼,卻是城市忠實的養護者,寒夜中,仍不停歇……>>閱讀詳情
濰坊昌樂男孩張凱,3年前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時因病失明。如今他是一名盲人按摩師,人生理想是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店,養活父母!>>閱讀詳情
守陵老兵楊智忠堅持為烈士尋親。目前,楊智忠整理烈士名單信息已經用了好幾個本子,并且親自為7名烈士找到了親人。他曾寫信給萊州市民政局,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回應。民政局把他接到萊州,那一次,楊智忠找到了3名烈士的家屬……>>閱讀詳情
王煥坦,今年101歲。家里有4個兒子、6個孫子、3個孫女、3個重孫女、1個重重孫女。子女孝敬、家庭和睦是老人最開心的事。王煥坦身體硬朗,耳聰目明,街坊鄰居都很喜歡這位百歲老人,跟他聊聊天,聽他講整整一個世紀的故事……>>閱讀詳情
骨折、治療、再骨折,反復不斷,這是22歲“玻璃女孩”孫圣如對自己年輕生命歷程的概括。這種名為“成骨不全癥”的罕見病得病率不到萬分之一,而這個病魔纏身的女孩,雖至今骨折已多達19次,但病痛的折磨并沒有摧垮她對生活的渴望,依然笑對人生!>>閱讀詳情
閑暇之余或許我們早已習慣追隨于光怪陸離的舞臺劇、大大小小的演唱會抑或是牽動人心的美劇,卻在無意中忽略了另一種美。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或許只有在民族文化的浩瀚長河里,我們才可以聆聽到華夏文明演進的千古足音!>>閱讀詳情
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于上世紀,80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原始,但很實用;簡單,但不易學。他拿起鐵鉗時還是孩子,放下鐵鉗卻走過了一輩子。沒人愿意接過他的一生辛苦,他卻依然希望找到一個繼承者……>>閱讀詳情
微山湖是南四湖的別稱,位于山東南部的微山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國荷都、北方水鄉、鐵道游擊隊故鄉。生活在微山湖畔的百姓除了種地,還靠打漁、采蓮為生…>>閱讀詳情
從199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狗娃鬧春到2000年播出的《水滸少年》,使得菏澤鄆城的宋江武校聲名遠播,這個亦文亦武的民辦學校,每一年都在刷新著屬于自己的傳奇…>>閱讀詳情
人們常說,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最真誠的愛。這句話在棗莊姜屯鎮大楊莊村梁氏老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閱讀詳情
在城市拆遷過程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大多是由女子組成的,她們不能被稱為建筑工人,但她們的確與工地打交道,她們的工作不需要技術…>>閱讀詳情
當你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目光是否曾經停留在角落里的一些人身上?他們生活在人們視線不易到達的地方,卻時刻播撒著汗水,用雙肩撐起一個人、一家人的希望。>>閱讀詳情
徐登文,1927年出生,現居萊蕪市苗山鎮南文字村,先后參加了敵后武工隊和兗州戰役、淮海戰役、濟南戰役等。>>閱讀詳情
孫兆信,90歲,1949年4月參軍,1952年趕赴朝鮮抗美援朝。>>閱讀詳情
每個城市都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甚至不足以引起關注,但他們卻為社會為他人奉獻著自己的愛心,用真誠和善良溫暖著我們,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小人物,卻是美麗中國的大人物。>>閱讀詳情
濟南有這樣的一個村子,它被南北方向的道路一分為二,西面的現代居民小區時尚而又挺拔,東面的古老村莊陳舊卻又喧鬧,它就是劉智遠村。>>閱讀詳情
解傳龍像往常一樣穿上醫務服,隨時準備接診逯家嶺村的村民,他來這里已經兩年多了,村民給他尊重,他以心換心。>>閱讀詳情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自然規律,但離別又是如此的痛苦,老人的離去,讓子女痛不欲生,這是一場大山里的葬禮,簡單、莊重、傳統、悲情。>>閱讀詳情
“都說生命是一場旅行,而這場旅行才剛剛開始,爸爸媽媽你們為什么就要忍心將我丟下?”濟南棄嬰島從6月1日開通至9日晚,已接收嬰兒超過80個。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故事。>>閱讀詳情
在大約一千年之前,纏足是中國在年輕女性中實行的一種習俗。大約在女孩兒六歲或更早時,將她們的腳用布條纏緊,然后,為了重新塑型,他們將腳打碎變得嚴重畸形。一般纏足的腳不會超過4—6英寸(約10——15厘米)。>>閱讀詳情
泥瓦磚雕、手編草鞋、木刻口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致的手藝,守護著那些即將失傳的文化財富。他們是手工藝者,更是文化傳人。>>閱讀詳情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四海漂泊只為追逐花期,它們日夜操勞只為釀出好蜜,沒有家卻又四海為家,沒有陪伴卻又有小小的勞動者陪伴,他們,被稱為養蜂人。>>閱讀詳情
在山東省雜技團,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年幼時便背井離鄉離開親人,選擇了一條異于常人,需要付出巨大體力和耐力的技藝謀生之路,汗水和淚水常常伴隨他們。>>閱讀詳情
軍人莊鑫身患重病,面對女友徐兆珍,他不得不拿出緩兵之計:待她長發齊腰再娶她為妻?墒,徐兆珍卻偷偷去理發店接起頭發,毅然要嫁給他......>>閱讀詳情
她們是樸實的鄉下女人,來自全國不同省份地市,在這片都市郊區,她們辛苦勞作。她們為謀生計背井離鄉,這些建筑女工與柔弱毫無關聯......>>閱讀詳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工作的最重要工具是一根繩子,懸掛在大樓的外面,從樓頂到樓底,仔細的用刷子清洗大樓的外側的每一個角落,遠遠看去,他們仿佛如蜘蛛俠般飛檐走壁,他們,被稱為“蜘蛛人”.....>>閱讀詳情
好多人都說模特這行業好,隨便穿下衣服,走兩下就能賺錢。但真的是這樣嗎?濟南有一對90后雙胞胎姐妹,姐姐叫金世清,妹妹叫金世真,目前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讀大四,讓我們走進她們的故事,體味模特生活的酸甜苦辣。...>>閱讀詳情
失獨是指獨生子女意外亡故,家中老人由誰養老送終引發的社會問題。在我國,失獨家庭每年正以大約7.6萬個的速度遞增。另據一關愛失獨家庭社工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濟南市目前的失獨家庭超過1000個。圖為陰麗萍(化名),60歲,失去唯一的兒子已經7年。>>閱讀詳情
張麒麟,1923年生于四川,20歲參加中國遠征軍奔赴印度藍姆伽訓練營受訓,后編入中國駐印軍新30師88團炮兵連。他們是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精選出的體格好、有文化的年輕人,由美國軍官驗收,身體較差的留在云南運輸物資。>>閱讀詳情
鵬鵬(化名),今年6歲,他是濟南市明天自閉癥康復中心推薦給我的拍攝對象,兩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癥患者。鵬鵬的日常行為是典型的自閉癥癥狀的表現,幾乎“不認識”媽媽.>>閱讀詳情
她是一位漂亮的濟南女孩,2011年畢業于青島大學,上學時曾做了九年團支書,畢業時很多公司都爭相要她?晒ぷ靼肽旰笏齾s意外出家。>>閱讀詳情
14歲的李洪福,就讀于濟南特殊教育中心八年級盲生班。他先天失明,在別人看來,沒有比失去光明更痛苦的事情,但小洪福卻十分陽光、樂觀。在老師們的關愛下他快樂的度過每一天,“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我的世界并不黑暗!”>>閱讀詳情
王秀蘭,71歲,2014年2月21日,她通過濟南紅十字會遺體捐獻辦公室進行登記,成了濟南市第1659名登記捐獻遺體的志愿者。>>閱讀詳情
這樣群人,他們每天都做著維持城市正常運行最苦最累的工作,但為了節省開支,他們不舍得租房子,默默無聞地蝸居在十來平方米的狹小集裝箱里,這小小的集裝箱,承載著這群人在濟南的生活和夢想。他們,就是“柜族”。>>閱讀詳情
這四個罕見病患者是山東省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分配予我的拍攝對象。三個家庭,四個罕見病患者,他們不幸患上的,是發病率數萬甚至百萬分之一的“怪病”。罕見病侵擾著他們的生活,但請別低估他們求生的心。>>閱讀詳情
欄目編輯:
投稿郵箱:news@sdmail.sina.com.cn
聯系電話:0531-55701052
帶著微博讀大學
微博教你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