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東在2019年特別推出大型幼兒教育高層訪談類節目《幼教“新”聲》,近日特邀濟南童林堡幼兒園創始人劉合平做客新浪山東演播室,訪談現場,對于孩子的天性規律、學習方式、培養目標以及教師團隊的引領、課程的開發等內容,劉合平進行了精彩分享。

主持人:作為一名男士,您是如何想到要開辦一所幼兒園的呢?您的初衷是什么呢?
劉合平:說來話長,心路比較忐忑,首先開辦幼兒園之初是來自于“教訓”,我們家老大在培養的過程當中,我參加他小學家長會的時候,我感覺到很內疚,因為孩子不夠大膽主動,勇敢的參與性不高,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我經常出國,看到國外的很多小朋友非常的大膽,非常的自信,也非常的開朗和主動,參與的意愿比較高。我也是在想,我們中國的小朋友什么時候能培養成這樣的一個情形。那么當我有了老二以后,我在想就不能像老大一樣,錯失了孩子成長的一種陪伴,我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來陪伴孩子,再加上到我家,我愛人也是大學老師,也是做教育的,所以說我們兩個人就商量,如何拿出更多的精力來給予孩子更好更專業的陪伴。為了自己的孩子,想創辦一所幼兒園,這也是童林堡創辦之初的初心。
主持人:劉總,就我們了解您之前沒有過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的從業經驗,那么您是如何跨界到幼兒教育,而且還同時做得好的?
劉合平:好還不敢講,還談不上,做好任何一個事情,一定要有詳細的準備,因為我是做企業診斷出身的,所以說做好一件事情,就像項目管理一樣,要形成一個“白皮書”,如何建設一所優質優秀的幼兒園,要形成一個“白皮書”,我們做了一本這么厚的“白皮書”。那么中間涉及到12個部分,其中涉及到孩子的部分有四個點,第一個點,研究孩子天性,第二個點,是研究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第三個點,洞悉明確孩子的學習方式,第四個點,明確培養孩子的培養目標。那么從孩子的天性規律、學習方式、培養目標從這四個維度來進行,做了大量的調研和資料的整合,那么也形成了理念課程體系。你比如說你這個孩子的天性來講,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孩子是好玩的,實際上孩子好玩,大人也好玩,那么孩子和大人有很大的區別,是孩子的探索意愿比較強烈,因為他對很多事情都好奇。我們認為孩子第一個天性是探索,那第二個是孩子是因為缺少規則意識,那么他很多時候他會任性,他的第二個天性就是任性,這孩子的探索和任性是他們的天性,第二個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來講,不要揠苗助長。那么孩子的成長規律是兩歲半到三歲半的孩子和四歲半到五歲半的孩子他有哪些差別呢?你比如說兩歲半到三歲半,他是一個你我不分,他就把假想當事實的一個年齡段;你比如說三歲半到四歲半的小朋友,他是需要一個啟蒙期,他對很多事情都愿意參與,這個時候藝術的敏感性,在這個地方他是最蓬勃的;那么到了四歲半到五歲半的時候,他是一個慵懶散、講條件的一個年齡,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有很多的調皮,孩子不聽話,他有很多的拌嘴;那么到了五歲半到六歲半的時候,孩子他是一個多質期,你不愛我了嗎?這是每個年齡段的不一樣,第三個是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的學習方式,你比如說以國外的研究成果為例,模仿、體驗、反思是孩子的三個學習方式,在孩子的三個學習方式里面,我們給予孩子提供一個什么樣的模仿?什么樣的體驗?什么的反思環境?如果一個幼兒園,讓孩子都坐好,然后老師來講,那么孩子更多的是一種反思,而反思沒有更多積累的時候,對于孩子是有很大的挑戰,他的興趣動力展現不出來,孩子通過實際的生活體驗,而得到的很多常識,那么在這種情形下,通過實際的操作才能夠積累這些經驗。那么這就要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要用游戲的方式來得到它們,要用合適的結構性材料能夠創設給他們,所以說區角的游戲、老師的引領、課程的開發,這些對于孩子的學習意愿的參與度就非常強,那我們要培養的是興趣濃,動力足的孩子,所以說這是尊重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規律。那么第四個來講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目標。比如來說,要和家長共同來體驗研究孩子在幼兒階段,它對于一生成長的重要性,不在于說樹立長板,而在于說他的短板,要少,短板要少。在這一個點上,我們講求的是“培養孩子自由而全面的成長”,讓孩子心靈能夠釋放,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沒有明顯的短板,那么這樣,他對于未來的成長,才有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也是我們童林堡的教育目標。
主持人:劉總,雖然咱們幼兒園的教師都是經過嚴格的培訓,而且都是專業的幼兒教育的老師,但是大多都是年輕的女老師,那么請問您是如何調動這一支年輕的隊伍呢?
主持人:年輕人不好帶,但是方法對頭,也比較好帶,那么首先第一個,我們不僅僅是年輕的女老師,我們還有百分之十幾的男老師的比例。全濟南我估計幼兒園的男老師的比例可能不到一百個人,但是有1/3的男老師就在童林堡幼兒園,我們每個幼兒園都有八名男老師。結構搭配得更加合理的時候,整個幼兒園氛圍才會變得更加的輕松,更有活力。那么除了輕松活力的氛圍以外,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加強老師的培養和提升。那么第一個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專業能力上有提升。在這一點上,我們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比如說我們幾乎每兩個周六都會有一次培訓會,培訓會請到很多的專家,應用美國的學習型的工作方式來進行對一些課題的解析,那么這種課題的解析會讓老師們每個人在專業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一個成長,這是老師能力的部分。第二個,老師工作的成就感很重要,成就感來自于什么,是來自于工作付出以后的被認可被認定,那么在這一點,機制的設定、考評,就變得非常的重要。比如說我們為了培養年輕的老師,我們把年輕的老師當主班,有3到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當過主班的老師來當配班,那么這樣子對于年輕的老師就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和挑戰。但是這個挑戰對于孩子們來講,它是一個安全的,是一個溫潤的,不是做實驗的。在這種情形下,每一個老師都發揮出它最大的能動性,來彼此的合作創設出對孩子更好的這種教育模式。包括每一個階段,對于老師該給予什么樣的一個考評,該給予什么樣的鼓勵該給予,什么樣的一個績效的兌現,那么這些設定,因為本身我是做人力資源企業診斷出身的,所以說在這一點上如何調動大家人本的積極性還是比較強的。第三個方面,每一個人不僅僅有專業的成長,那要有工作的、教學的成就感,那更主要的要有實際的獲得感,那實際的獲得感,除了鮮花和掌聲以外,那除了舞臺以外,那么還要有真正的工資收入,那么作為我們有這么多男老師的一個群體,包括男老師如果買房子,大家都知道房價比較貴,我們會提供10萬的十年的無息貸款,能夠支援支持到老師們,能夠安家樂業。